1、在三元正极材料的检测方面,我想知道主含量镍钴锰的可采用什么检测手段,其检测原理又是什么?
以用重量法测镍,电位滴定测钴(除锰),改变条件,用钴电位仪可以滴定钴锰的总量,在溶液中加入能让三价锰稳定的草酸或焦磷酸;至于滴锰,有国标法可以借鉴,用电位滴定的,GBT-1506-2002。另外有篇文献的《化学分析法测定Li1-x-yCoxMnyO2中的镍、钴、锰含量》,《电位滴定法测定复杂钴镍锰物料中钴、镍、锰的研究》。
还有有的人认为这个用ICP-AES,ICP-AAS或者ICP-MS检测比较简单,其实不然,由于三元材料的中的Ni,Co,Mn含量是很高的,用ICP检测时需要将其无限的稀释之后才能检测,根本就达不到精度,偏差很大的。
2、能否比较客观的分析一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
锂离子电池现在的应用市场和应用范围是有目共睹的。大家也都热火朝天的在做很多方便的研究。但是中国的锂电池工艺技术远落后于现在的日本和韩国,不仅仅是在电池的制造技术上,还是在基础研究上。我个人觉得,对于锂电池今后应该是朝着更加安全,容量更加高,和整体开发运用上去发展(包括电芯制造技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运用技术)。前景是无容置疑的!我个人觉得在今后至少20年的时间内还不会有其他的能源出来取代其强势发展地位!
3、对镍锰酸锂发展前景怎么看,目前有该产品的厂家国内有哪些呢?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是在尖晶石型锰酸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锰酸锂一样是具有三维锂离子通道的正极材料,可逆容量为146.7mAh/g,与锰酸锂的差不多,但电压平台为4.7V左右,比锰酸锂的4V电压平台要高出15%以上,且高温下的循环稳定性也比原有的锰酸锂有了质的提升。镍锰酸锂是正在开发中的具有诱人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钴酸锂正极材料相比,其输出电压高、成本低、环境友好;与锰酸锂正极材料相比,其在高温循环下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与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相比,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的批次稳定性好,特别是在与钛酸锂负极相匹配时,磷酸亚铁锂-钛酸锂单体电池仅有1.9V输出电压,而镍锰酸锂-钛酸锂单体电池输出电压可高达3.2V,优势非常明显。目前,一般认为镍锰酸锂主要应解决其生产中的规模化制备问题及应用中的高电位电解液耐受性问题。如能顺利解决上述问题,则这种具有4.7V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必将成为未来大型、长寿命、高安全锂电产品选正极材料。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正式生产。一方面,镍锰酸锂属于三种金属元素(锂、镍、锰)的复合氧化物,在合成上用常规方法难以实现各原料成分的均匀混合;另一方面,对于这种电压平台达4.7V,充电截止电压达5.2V的高电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其在实用电池体系中的电化学特性方面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如果要实现其产业化的话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
4、国内哪个所,哪所高校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做的比较多,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5、问一个问题,我做的石墨负极材料,刚涂布到铜箔上时是灰色的,但是当石墨嵌满锂时我刚将其解剖开是金黄色的,在空气中放一会变成了黑色。有一节电池循环性能不好,在其嵌满锂时我将其解剖开,发现在石墨表面大量析气,后在石墨表面形成了白色的泡沫状产物,我发帖子跟他们讨论说是石墨的嵌锂化合物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锂,我现在迷茫的就是这几个颜色不同的到底是什么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石墨负极材料,即电池在满充电状态下,表现正常的就是金黄色的,这的石墨嵌入锂离子后形成LiC6的颜色显现。电池循环性能不好,嵌满锂时我将其解剖开,发现在石墨表析气冒泡,这里有两个问题存在,一个就是你是负极材料本身有问题,再者就是电池的正负极容量不匹配造成了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在负极表层析锂,遇空气之后锂与空气反而引起的。白色的泡沫状产物一般为氢氧化锂和碳酸锂的混合物,碳酸锂占多数。
那为什么负极会从灰色变为黑色呢?白色的可能是过充后锂沉积后与空气的产物,那黑色呢,为什么循环后取出来会是黑色的?
是两种不同物质接触空气的结果,循环后的是锂接触控制造成的,一种的LiC6接触空气反应造成的。
6、有一个问题想请教,现在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都是要求隔膜有自关闭的属性,那么如果用一种耐热性足够高(Tg在340℃左右)的聚合物微孔膜作为锂电池的隔膜,您觉得是否可行呢?
我个人觉得在现在的电芯技术条件下是不可取的,因为电池有个热效应的,当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电池内部的反应会加剧,如果隔膜不及时关闭的话,正负极之间就会有锂离子继续传递,对电池的安全性能不好。严重的会爆炸的。如果技术成熟,有高安全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匹配,应该是可以的。
7、对现在的正极材料发展怎么看,锰酸锂。磷酸铁锂,钒酸锂,硅酸铁锂,硅酸锰锂,二元,三元。不知道楼主对这些材料有什么看法呢?
8、实验室粉末微电极及三电极体系好是如何制作,用什么材料制作?
这里有个三电极的资料,可以参考。粉末微电极我用的少,没有对其做过研究啊。
9、我们现在在测试原料的水分含量 现在想问哈原料含水量在千分之一左右,甚至低于千分之一,有没有必要进行烘烤,目前想把一些没有必要烘烤的材料不烘烤了,这个有什么后患没?
如果材料的失重率低于千分之一的话可以不进行干燥处理,后续是没有影响的!
10、我是研究超级电容器方面的,肯定对一些电极材料做电化学测试其性能是必不可少的!我想问问两电极和三电极测试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仅仅是有无参比电极的问题吗?再者如果没有参比电极的话,测试的图形好像不是很稳定?它们测试的CV图有什么不同呢?哪个测试方法要准确一些呢?谢谢指导!
11、超级电容器中隔膜具体有哪些作用?谢谢
1、有效隔离正负电极,阻止活性物质迁移,防止电子导通,保证超级电容器内部不短路和不自放电。2、能使两极之间进行离子交换,进行电荷富集,从而形成电源电动势。3、极低的面电阻,以免大电流充放电时引起电容器发热和输出负载电压下降。4、电解液吸附和储存能力。
12、问一下怎么看待目前锂电池中电池安全性的问题,有什么新方法、新工艺对提高安全性有帮助?谢谢!
3、电解液,对于现有的液体电解液只要考虑开发温度稳定范围宽、导电率好的锂盐,如M公司研究HQ-115,即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电解液盐,另一方面就是开发出电化学窗口较宽,热稳定,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合适的电解液添加剂等。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等对此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另外就是:以聚合物电解质代替有机电解质,在凝胶电解质中添加纳米惰性无机填料,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日本大曹(DAISO)株式会社采用一种醇类橡胶聚合技术形成现有的固体电解液,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电化学稳定性。
二、制造工艺技术:主要把握浆料分散技术,电芯一致性技术(提高电池一致性),电源管理系统。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再此不做深入介绍,可以参见我发的一些资源帖。
13、能不能说一下怎么样从隔膜方面评价一个电池的好坏,都有哪些测试方法?怎么去测?谢谢
这个在我发的一些关于隔膜的资源帖里有介绍的,可以自己下载去参考。主要关注隔膜的主要性能包括透气率、孔径大小及分布、孔隙率、力学性能、热性能及自动关闭机理和电导率等。透气率是透气膜重要的物化指标,由膜的孔径分布、孔隙率等决定。其次就是做成电池按照安全测试标准进行电池的安全测试!
14、我是做锂电导电剂的,尤其是动力锂电用导电剂。能不能告之这方面的市场情况?目前国内动力锂电公司用的哪种牌号的导电剂呢?价位多少啊?谢谢
现在一般的导电剂都可以作为动力电池用的,如S-P,KS-6,AB,炭黑等。但是你要做比较高端的动力点吃的话,这些有些力不从心的。可以参见:日本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超级导电剂,科琴黑:用于锂电行业的有ECP和ECP-600JD,是目前锂电行业的一颗新星,它有几个优点:1.纯度高;杂质多了会对电池的安全、稳定性、循环性等都有很大负面影响。2.添加量低; 是普通超级导电炭黑的1/3,甚至1/5。当然价格业贵些。 3.生产高倍率和大容量以及大电流锂电,推荐用ECP,好用ECP-600JD。这两只产品对倍率、容量、电流密度都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分散比较难。另外一种就是CNTs,关键看你的工艺分散工艺是否成熟,如果CNTs用好了,可以大幅度提升电池的倍率和安全性能。
15、请问用共沉淀法在LiFePO4中掺Mn的关键是什么,是调节PH吗?找一个合适的PH Domain使两者沉淀,同时又不会产生其他杂质沉淀吗?
具体的制备你可以参见《G. Nuspl, L.Wimmer and M. Eisgruber, WO2005/051840, 2005》这篇**。掺锰后有利于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和电压。
16、锂电菜鸟!请教:我现在是重复实验,可是按照文献上合成出的LiMn2O4,装成模型电池,可是怎么做都达不到文献上的结果!什么50次、100次循环后容量保存率98%以上!我的材料根本达不到,一般10次以后就衰减到50% 了~!不知道有哪些原因啊?XRD测试表明是纯相LiMn2O4!
并不是说你合成出了锰酸锂,XRD测试也表明你的是纯相LiMn2O4,那么你的性能就一定会好。这与你合成出来的材料的物化性能(如粒度,比表面积,振实密度等)息息相关的。一般文献可以借鉴,但是不可以纯粹模仿,因为人家有些关键的步骤或者添加了其他物质是不会写进去告诉你的。一般来说纯相的锰酸锂性能是比较差的,如果你不进过相应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在循环过程中锰离子的溶解,Jahn-Teller效应和氧缺陷。建议你再查阅锰酸锂改性的相关文献看看,建议在合成的时候提高氧含量和烧结时间,提高材料中锰的价态。掺杂元素主要有:Li、Mg、Zn、Ni这些可以调高锰的价态。另外Cr、Al、Ga等可以改变其晶胞参数,提升提稳定性能。
17、我也问一个初级的问题,三元氢氧化物前驱体制备过程中,金属离子、氨水、碱溶液浓度该是什么浓度?
参考值:金属离子0.5-3mol/L均可以,镍、钴、锰盐的比例按照你要合成三元材料的组成成分进行添加,如LiNi1/3Co1/3Mn1/3O2,则按照1:1:1进行添加。氨水2~10mol/L,碱溶液浓度2~10mol/L。具体视工艺调节。
18、我看到文献上没有改性的LiMn2O4循环性能也比我的好很多啊!还有就是做极片的时候,怎么防止烘干开裂啊!我看到很多人碰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么有?
19、如果是要做球形三元前驱体的话,又要注意哪些因数呢?另外在实际工业中又是如何避免锰氧化的呢?
关键因素:pH的控制、温度、搅拌转速、络合剂(氨水)的含量;这几个控制好了,球形度不是问题。
锰的氧化主要是在反应中控制,反应釜中需要通入氮气气氛保护,一直到反应结束为止,料放出来了就不用管了。另外,锰的避免氧化主要是在反应过程中进行的,因为锰的氧化严重影响到前躯体的结构和球形度,而当前躯体生长完全之后,也就是出料之后,锰的氧化就不用理会了,在焙烧过程中,相反要提供充分的焙烧条件,让锰被氧化到高价态,从而提高材料的电性能。
20、我想请问一下现在LiMn2O4高温改性的新方向?
高温性能的改进涉及电极/溶液界面的各个环节:体相掺杂、表面相掺杂、减小比表面、电解液组成优化、采用能够捕获质子作用的电解液添加剂、以及能够吸收氧气的电极材料添加剂等。其复杂性不是一般就能解决的。不过我个人觉得的话,采用表面包覆处理还是有效的办法,表面包覆的物质包括:各类无机氧化物,钴酸锂材料等。但是其包覆的厚度需要严格控制。如果可以将其做成表面包覆的锰酸锂壳核结构的话应该还是蛮不错的一条技术路线。
21、弱弱地问一下,在目前研究负极材料中,石墨,Si基,Sn基,钛酸锂等等,就目前文献看,需要均往纳米方向靠,什么纳米管,纳米棒之类,个人感觉工业化起来确实比较难,请问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再者,如何看待目前正研究的这些负极材料的优缺点的....谢谢....
我也觉得工业化起来确实比较难,不过目前的话,对于硬碳,合金,钛酸锂负极材料的话其工业化已经开始了,不少的大公司已经开始采用或者有的已经都用了好几年了,不如硬碳,三星就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工业化用作负极材料制作锂电池了。钛酸锂也已经有突入使用的,比如东芝和国内的银通等。但是对于硅碳等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也有的一些材料企业做的还不错,如BTR、杉杉、日本很多企业也在研究的不错。
22、您好,我问一下,磷酸钛锂做负极时,正极用什么?只能用磷酸铁锂吗?
水溶液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水的电化学稳定窗口(-0.4~2.6V)限制了电极材料的选择范围。正极材料部分,之前的研究表明LiMn2O4,LiFePO4及LiCoO2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而负极材料部分,一直都未出现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LiTi2(PO4)3 (LTP)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极开路电压为2.5V(vs Li/Li+),是目前一种接近2.6V分解电压且能脱嵌锂离子的电极材料。但是其正极材料的匹配上这个我倒是不太清楚,估计还要研究才能确定不同正极材料的匹配效果。
23、负极材料方面,如锡基硅基材料,除了提高其循环稳定性还有没有其它的机理方面的东西需要进一?
24、我想请教一些关于锂离子应用方面的知识,主要在通信领域有哪些方面,还有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
25、对于硅材料,硅的氧化物,二氧化硅是具有储锂活性的吗?
SiO与SiO2都有报道,SiO 和Li 反应的机理为,次放电过程形成Li-Si 合金和锂硅酸盐,其中的锂硅酸盐是不可逆的。后续的反应只是Si和Li的合金化和去合金化。一般认为SiO2是电化学惰性的,不能直接和Li反应。但在2000年左右,有报道纳米SiO2在颗粒尺度达到7nm左右时是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反应电位在0-1V(对Li),其可逆容量达到400mAh/g 左右。
26、请问对负极用的SBR 粘结剂了解的多吗?我现在想买一瓶这种SBR,但是,规格很多,不知道一般经验是用什么样的比较好,如分子量,其中苯乙烯的含量是多少?
27、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在一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公司上班,目前觉得自己学习空泛,工作开启不明确,如何能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能将公司的生产流程等学的更透彻呢,谢谢您能指导一下!
28、有关于锂离子电池设计方面的资料有吗?对这一方面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591760&fpage=1这位专家总结说的不错,可以去看看,参考一下,但是真正的电池设计图纸只是基于此而来的,于此差距也有很大的区别的。可以作为初学者参考!
29、你好!非常感谢你发起了这么精彩细致的讨论,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到。真的了解到很多,想问一下有没有二氧化钛负极材料充放电机理的资料?非常感谢!
30、文献中常看到在某些锂电正极材料中,存在阳离子“有序/无序”的问题,如掺Ni 的LiMn2O4中就存在Mn/Ni离子的“有序/无序”(order/disorder)的问题。我个人目前不太确定的理解是,所谓有序无序是不同的阳离子在晶格中是否呈规律性排列决定的,至少存在局部的规律性才可称得上“(局部)有序”。否则即为“无序”。鄙人才疏学浅,还请高人就这个问题给予指点,十分感谢!
对于锂电正极材料来说,所谓的有序和无序并不是你理解的有序无序是不同的阳离子在晶格中是否呈规律性排列决定的,你这种理解是对于有序性晶格来说的,并不是说正极材料中各个原子在晶格中呈规律性排列就是所谓的有序,其实材料中每个原子在晶格中都有其固定的位置的,如果某个原子的位置被其他与其相类似的原子占据了,使其原子之间形成了错位,这样的才能成为无序,但是你不能说它的晶格是无序的啊。例如掺Ni的LiMn2O4中,尤其是Ni含量较高的材料中,由于Ni2+的离子半径与Li+的半径很相近,两者容易相互占领各自在晶格中的位置,从而造成批次之间错位,形成无序材料,影响锂离子的迁移。这就需要在合成工艺中控制其相互占位,使其各自归位,合成出的材料才能是有序的。但是有的材料,比如钴酸锂,当Co2+与Li+成规律性层状有序排列时,其电压仅为3.78V,但是当他们错位排列呈现无序型时,其电压为3.99V。所以不能笼统的说材料怎么排列就是有序和无序的,应该从其性能上来分看起是有序还是无序。个人觉得性能能后提升的排列即为有序排列,性能不好,在整齐的晶格排列也是无序的排列。